导读

刷微博的时候,看到一组访谈截图,讲的是一些名人对年轻人的建议,其中不乏张国荣、李安、张家辉之类的大明星。无一例外的,这些人给出的建议,就是不要去给年轻人建议。原因无外乎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,成长,背景云云,自己对这些一无所知,能给出什么好建议,同样,自己……

刷微博的时候,看到一组访谈截图,讲的是一些名人对年轻人的建议,其中不乏张国荣、李安、张家辉之类的大明星。

无一例外的,这些人给出的建议,就是不要去给年轻人建议。

原因无外乎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,成长,背景云云,自己对这些一无所知,能给出什么好建议,同样,自己年轻时,那些长辈给建议,也不会去听的。

我也是去年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,并监督自己以身践行:

少给别人提建议,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再说。

因为那会儿创业上遇到了一些困境,线下请教高手,线上搜集整理,发现没有哪一个经验是能完全复制的。

每个成功的经验,都有一定的时效性,离开了那个环境,重头再来,也全是未知数。

当时就跟朋友说,如果想要听到对自己有实效性的建议,对方一定要最少符合这些情况:

1、对提问者自身的情况有了解,包括目前处境,可支配资源,项目预期等;

2、一定是对提问者所处的行业,亲身参与,并做出成绩,而且这个成绩还不能距离太远,不管是空间距离,还是时间距离;

3、对提问者的后续决策,可以做到持续性的跟进和指导,或者可以在资源上直接扶持....

有了这些前提,才敢说,给出的建议,对最终结果有效果上的体现。

可现实生活中,绝大多数提问者,很难遇到这样的回答者,反过来说,自己在这些基础都没有的前提下,轻易的去帮别人指点迷津。

到底是满足自己的好为人师?还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呢?

当然,给出上述的回答的确很难,退后一步,能给出不错的思路,让提问者去参悟执行,也算是良心了。

就和好的文章一样,是能给观众带来思考,启发读者自己去感受,去思考,而不是肤浅的情绪调动。

毕竟,任何时候,最终解决问题,靠的是脑子,而不是情绪。

这个脑子,也,且只能是自己的脑子,自己才是对问题最终负责的人。


猜你喜欢

关注我们


微信公众号